新闻动态
毛主席两次给刘胡兰题词,却为何不给董存瑞题词?
发布日期:2025-08-22 0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毛主席一生中为别人题词无数,最知名的就属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刘胡兰。

一个15岁的农村姑娘,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,刘胡兰面对敌人的胁迫,丝毫不退缩,从容地走向铡刀,壮烈牺牲,成为我党历史上已知的牺牲年龄最小的共产党员。

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,作为战乱时期的小女孩,刘胡兰很小就参加革命活动。

她所在的山西地区不仅是华北日军的势力范围,也是八路军、晋绥军的活动范围,刘胡兰在村里积极参加儿童团,以年幼的身份做掩护,做搜集情报、传递情报的工作。

久而久之,她的组织能力慢慢凸显,14岁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并担任村里妇联主任。此时抗战已结束,国军已开始进犯山西的文水县。

当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,很多我党同志都转移到安全地方,年幼的刘胡兰坚决要留下了继续作斗争。当他留下来的那一刻,危险已经在一步步逼近她。

1947年1月12日,敌人派兵突袭包围了云周西村,并且逮捕了刘胡兰、石三槐、石六儿、张年成、石世辉、刘树山、陈树荣七人。

敌人先后当着刘胡兰的面,把另外六人一个个都铡死,想以这种惨无人道的行径来迫使15岁的刘胡兰就范。可刘胡兰并未屈服,表现出铁血铮骨,毅然决然地走向了铡刀,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5岁。

刘胡兰的牺牲,她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对党的无限忠诚,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,事迹迅速传遍全国,连毛主席都知道了此事,感到非常痛惜。

两个月后的3月26日,毛主席亲自题写了: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8个大字表达对刘胡兰的赞美。可惜在战争时期,毛主席的这幅题词稿不幸遗失了。

十年后,为了纪念刘胡兰烈士逝世十周年,共青团山西省委再次提请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,1957年1月9日,毛主席第二次为刘胡兰亲笔题写: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8个大字,一直保留至今。

毛主席破例为一位英雄烈士前后两次题词,是非常罕见的。然而,还有一位英雄,他牺牲时与刘胡兰年纪相差无几,当人们请求毛主席题词时,毛主席却婉拒了。

被毛主席婉拒题词的烈士就是解放军战士董存瑞。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,毛主席为何婉拒题词呢?其实有更大的考量。

1929年出生于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的董存瑞,童年经历和刘胡兰差不多,也当过儿童团团长,暗地跟日军作斗争,还被誉为“抗日小英雄”。

董存瑞于抗战胜利前夕参加八路军,在此后的战斗中表现得很勇敢,先后立大功3次、小功4次,获3枚“勇敢奖章”、1枚“毛泽东奖章”,也算是战功赫赫的英雄。

可惜在1948年攻打隆化城时,危险出现了。敌人在隆化城有多个碉堡,而董存瑞就担任爆破组组长,当他带领战士炸毁了很多碉堡后,准备为连队进攻开辟道路,谁知又突然冒出一个火力极强的碉堡。

董存瑞主动请缨,准备亲自炸毁配备有重火力的碉堡,到了目标地发现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,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。

面对不断倒下的战友,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,右手拉燃导火索,誓与敌人同归于尽,减小了战友的伤亡。炸药包爆炸前,董存瑞高喊:“为了新中国,冲啊!”牺牲时,仅有19岁。

刘胡兰和董存瑞一样,牺牲时均不满20岁,都是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,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
1956年时,国家批准在河北隆化县修建董存瑞纪念碑,于是当地民众就希望毛主席能为董存瑞题词,负责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就带着当地民众的期望亲赴北京,希望能实现这个愿望。

毛主席得知后,并没有答应这个请求,而是把题词大事交给了朱老总。朱老总郑重题写:“舍身为国,永垂不朽”8个大字。

当人们还在疑惑,毛主席为何能给刘胡兰两次题词,却不肯给董存瑞题一次呢?

毛主席解释说:刘胡兰是群众,董存瑞是军人,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合适。

这种解释令人感动,说明了毛主席非常尊重朱老总,也从侧面展示了两人伟大的友谊。